“我不是一个人在歌唱,是代表亿万农民在自己的舞台上歌唱,我倍感激动和自豪。”
1月15日,李桂芹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虞姬镇来到首都北京,这次的任务是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彩排,与3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代表一起,用激昂豪迈的歌声唱出“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每一个人都是主角”的时代心声。
这不是农民李桂芹的第一个高光时刻。2023年11月,一曲《我爱你,中国》经央视网转发蹿红全国后,58岁的李桂芹陆续亮相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、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·乡村电影周“乡村电影之夜”晚会、“大地流彩·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”活动,为农民歌手打开了新舞台。1月10日,李桂芹受邀到合肥,与滁州市凤阳县委常委、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,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,共同录制安徽2025农民春晚节目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。

唱完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之后,李桂芹说,她想了很多,在这个传统文化、农民文化生活倍受重视的新时代,不管身处社会的哪一个角落,所有能登台的农民都是那颗最饱满的种子,将给我们农民生活带来无限希望。
田野里的“百灵鸟”登上大雅之堂
李桂芹家在灵璧县的东南方向。从县城出发,车行十多分钟拐进虞姬镇灵光村一条不太起眼的村道,走100多米便能到她家。
我们到达的那一天上午,李桂芹家入户的黄色卷闸门半开半掩,她正在侧边的厨房为全家准备午饭。几乎是眨眼的工夫,随着油烟蒸腾,食材在锅里上下翻身,好几个菜就出锅了。在客厅和厨房之间来回穿梭的李桂芹,身上穿的正是公开演出时经常穿的淡紫色花格衬衫,简单而又朴素的着装,不需要居家和演出的切换。
2023年11月25日,李桂芹因在朋友家的婚礼现场演唱了一曲《我爱你,中国》,被在场宾客拍下并发到网上。11月27日,视频经央视网转发,短短一天就得到了超过35万的点赞量。“高手在民间。”“这是地地道道的天籁之声。”“有实力啥都能参加。”……网上一时好评如潮。
“我知道这件事情后激动地哭了,一晚上都没睡着。以前想都不敢想,我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民,一次普通的演唱居然能被国家级媒体关注到,能得到那么多网友肯定。”李桂芹说。
很快,李桂芹的又一个高光时刻来到。
“我在2023年‘徽风皖韵是吾乡’文化交流活动上见到了当时的省委书记韩俊。感觉他就是我们农民自己家人一样,和他交流起来特别融洽。我就详细向他汇报了自己平时怎么唱歌的事情,他还不时点头。”李桂芹说。
“2024年,在北京全国农展馆‘村潮涌动生华彩’专题文艺展演后我又见到了韩书记,这时候他已经是农业农村部部长了,他还向旁边的人介绍我,我当时特别感动。这对我来讲既是鼓励,又是压力。我那时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歌唱好,唱出农民的风采,为全国农民争光。”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,李桂芹回忆起来,依然是激动不已。
唱歌是李桂芹年少时的爱好。她回忆,上小学的时候,《洪湖水浪打浪》《我的祖国》这些歌她经常一边走一边唱,时间长了家里一听到歌声就知道是她回来了。在那个大众传播渠道相对匮乏的时代,听收音机、看露天电影,是她学歌仅有的途径。但是,她对歌曲格外敏感,“有好听的歌便记下来,久而久之就都学会了。”
不过,喜欢唱不代表最后能走上专业路线。在安徽,虽然有大鼓、琴书、黄梅戏、凤阳花鼓、坠子戏、门歌等多种类型的民间曲艺,但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,受教育理念、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社会环境影响,音乐教学在理论、实践、器材、修养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,乡村教师也无暇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,孩子们没有学习音乐的动力,更没有表演的机会。虽然从外婆、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副好嗓子,但李桂芹唱歌也只是停留在个人爱好阶段。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嫁人生子、柴米油盐成为她生活的主旋律,唱歌就是枯燥生活里的“调味品”。
转机出现在2023年。
“李大姐唱歌这么好听,为什么不去参加比赛呢?”架不住邻居们多次建议,这年10月,李桂芹代表虞姬镇报名参加了宿州“大地歌会”海选,并在灵璧赛区取得了优异成绩。她的视频走红后,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很快便到村里找她,但却扑了个空。原来,她被天津电视台抢先一步邀请去录制《跨时代战书》节目,演唱她最拿手的歌曲《我爱你,中国》。这首歌诞生于1979年,原唱是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。40多年来被多次传唱,采用传统词律“赋比兴”的手法,一咏三叹,曲调起伏迂回,很多地方有三连音,即便是专业歌手唱起来难度都很大,在场的其他人为李桂芹捏了把汗。
“我爱你中国,我爱你中国,
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,
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,
我爱你青松气质,
我爱你红梅品格……”
当李桂芹顺利唱完这首歌后,台下响起了热烈掌声。
“虽然有信心,但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和摄像机镜头,说不紧张是假的,我都不敢抬头看他们。”回想当时的场景,李桂芹说,她大脑几近空白,已经忘了自己当时说了什么话,就记得台下有个嘉宾点评,这是真正的、田野里的“百灵鸟”,凭借自己的热爱把一首首经典唱进平常生活。
录制那天时陪着李桂芹一起去的是她的儿子张雪杰,从小听着母亲歌声长大的张雪杰说,那天节目录制完后,母子二人还来了个即兴表演,他吹口哨,母亲唱歌,“我非常清楚母亲对歌唱的热爱,也一直鼓励她勇敢歌唱。”
有了名气,舞台自然也就越来越大。安徽2024新年音乐会上,李桂芹与安徽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张祖顺受邀演唱《我爱你,中国》,原本胸有成竹的她唱第二段时紧张到差点忘词。“在家里唱歌和被几千名观众看着的感觉真是完全不同。好在张祖顺老师非常有经验,在演唱过程中一直在给我提供助力,下台后还鼓励我说今天表现得已经很棒了,这么大的场合,换成专业歌手都不一定能扛得住。”李桂芹说起来仿佛还身临其境,情绪依然激动。
在此之后,李桂芹相继登上安徽2024春晚、2024农民春晚的舞台,并于去年9月22日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兰考主会场登台献唱。
李桂芹在二〇二四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演唱歌曲。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王子涵 摄
“我不是一个人在歌唱,是代表亿万农民在自己的舞台上歌唱,我倍感激动和自豪。”她说。
到遥远的地方,我会带着母亲去歌唱
李桂芹火了之后,开始琢磨通过唱歌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和乡村特产销售。
灵璧县产奇石,李桂芹的邻居梁振彪、张蕊夫妻就经营着一个奇石店铺。这两口子在闲暇时分也会主动过来帮李桂芹录制视频。
在他们的帮助下,李桂芹开通了短视频平台账号,取名“水果姐”,专门拍摄唱歌的视频,或是在自家院中,或是在自己经营的水果摊前,拿着麦克风,唱着自己喜爱的歌。
2024年1月,李桂芹在田间歌唱。安徽日报
“李大姐对母亲特别孝顺,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,我们都看在眼里。她心情好的时候经常一边做饭一边唱歌,我们都听得很清楚,也鼓励她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。她有演出时,我们会主动帮她投票,在台下给她加油鼓劲。”张蕊说。
“农民是我真正的角色,舞台是我的另一个追求。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,我也唱不到今天。”李桂芹反复说。
去年4月,李桂芹被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孝老爱亲类“安徽好人”。日常演出之外,她始终牵挂的是84岁老母亲张金兰的日常起居。
“给你做好午饭了,下午还有演出,我就先走了啊。”
“去吧,我等你回来。”
这是去年中秋节前的一天,李桂芹和张金兰的对话,随即她就去参加了2024年安徽省“村晚”示范展示演出。直到晚上11点多,她才回到家,照顾母亲睡下后就开始收拾家务。忙完后已近午夜,早晨6点她又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,周而复始。
“已经习惯了,有演出的时候都是这样。”她说。
1997年,李桂芹的父亲、大哥相继离世,两个弟弟在外务工,只有母亲和她生活在一起,以前也会帮衬她做一些农事和家务。2005年,张金兰突发脑梗,经过抢救转危为安,但因为年纪偏大也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。这几年又相继挺过肠梗阻、新冠疫情、骨折等考验,还有一些基础病,所幸身体素质不错,几次被医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,现在思维还算清晰,也能与人正常交流,不过出行都要依靠轮椅,身边也时刻需要别人照顾。
李桂芹已经记不清这几年母亲在医院待了多少天。在她的印象里,母亲求生欲很强,肠梗阻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7天,光病危通知书就下了两次,清醒后口不能言,只能用手示意女儿帮她。
“母亲年轻时候非常精干利索。踏实做事、低调做人,这是她对我们几个孩子一直以来的教诲。她17岁左右就参加工作,在蚌埠一家汽车公司当售票员,文笔很好,记账清晰,字也写得漂亮。当时公司有好多小姑娘谈恋爱写信,都是找我母亲代笔,母亲成就了好几对姻缘。而且她正义感强,在她工作的车上几乎见不到偷窃强抢的事情。”李桂芹说。
“尽孝不能等有时间了再做。”这是李桂芹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。随着母亲的身体状况好转,李桂芹的演出也日益频繁,但考虑到母亲身边不能缺人,她演出都是力争当天往返。一旦出远门,要么让孩子代为照顾,要么就和母亲一同前往。家人也很理解,尽可能地分担她的压力。与此同时,灵璧县也会在演出牵线、费用保障等方面为她提供必要的帮助。
“如果没有县里面的支持,我的负担也不会减轻,更不可能有心思再琢磨唱歌。”李桂芹说。
平日除了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唱歌、拍视频、参加演出,就是照顾行动不便的老母亲、接送孙子上下学、下地干活、卖水果,李桂芹的生活很平凡、很平淡,可是平凡之中、平淡之下,仿佛又盛放着乡野阡陌里的一种叫作幸福的花朵。